Monday, February 15, 2016

负利率,绝望中的一招?





  1. 负利率的真正影响
日本在无法扩大量化宽松的情况下,推出了负利率政策。央行对超出法定标准的存款准备金征收一定的款项,目的以此加大宽松的力度。市场对此举措深深的感到意外,因此当日的日本股市大涨,而日本兑美元汇率从111下跌到了120。实际上是否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这更像是对量化宽松效果不再后的一个绝望中的举措,赌一把看能不能促进信贷的膨胀,达到2%的通胀目标。在国家债务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区间,无法再次利用凯恩斯主义来刺激增长时,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趋势。

从欧洲的经验看来,负利率非但不能降低借贷成本,反而是一个对银行的额外税收,提高银行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率。作为游戏的玩家,银行只有两个手段去对冲:1)把此额外的成本转嫁到借贷人的身上,实际利率上升;2)运营上追求更高利润的产品,来完成年度业绩目标。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央行所想要达到的。信贷成本上升,增幅下降,在美国加息后这个信贷收缩的大背景之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银行追求利润,只能把资金投入高风险的产品当中,在此熊市的大背景之下更是危机四伏。德银和瑞银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负面消息一出,引发地震般的抛售,整个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况且,若银行把负利率加在了存户上,挤兑银行的风险更是不堪。 

  1. 资金的动向

资金开始纷纷涌向国债等市场,令美国国债收益率到达了历史新低(1.68%)。这是一个讽刺。央行想要鼓励银行承担风险,但民情却是从去除杠杆和风险。

好消息是,房贷利率在下降,购房以及房贷债务重组的需求在增加。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新的春天。 酒店,办公楼的估值会更上一层楼。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6

赌徒心理学——澳门之旅有感

之前总是想不明白我为什么有人会把钱途压在了运气这种事情上。但在自己当了一把赌徒之后,开始明白了——赌博真的能带来不一样的兴奋感。




在赌场,唯一信仰就是不断地测试自己的运气,发财。

从来没有这么直观地去观察赌徒疯狂的行为。手上的筹码在短短十多秒之内翻了几倍,又会在不久后消失殆尽。 这是一个游戏,关于几率的游戏。庄家明显占据优势,但大家仍然奋不顾身地涌进去,追寻一夜暴富的梦想。每张赌桌上都有一些被运气之神眷顾的玩家,每次出手,都收获丰富。旁边聚拢着一帮跟风的人,在那里喝彩,跟投。掀牌的那一刻气氛十分紧张,使劲搓一搓牌,鼓舞士气,然后仔细地观察每一条边,是王?还是小牌?。赢了,像是放下心头重担一样,舒了一口气,笑嘻嘻地等荷官派筹码,把最大的那个塞进衣服最深的口袋里;输了,眉头紧皱,紧盯屏幕上的对战记录,思索着其中的规律,或是在下一盘是否应该继续相信场上运气最好的人。手上筹码不多者,在那里深思,是要再拼一把,赌能不能翻盘吗? 又或者犹豫,是时候收手,兑现自己的利润了吗?

赌场的一切,不禁让我联想起股票市场。每天看这么多的评论,为的是寻找股市短期波动的规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下一把注,捞上一些油水。在这里,庄家是市场先生,无人知道他的脾气,时好时坏。

上一段时间的交易过于频繁,就像是进了赌场一般,测试自己对短期波动的预测准确性。其实根本不可能如愿。过度频繁地交易降低了获利的可能性。或许真应该在一段连续盈利之后,丢下股市不玩了,重回宏观经济的预测上。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香港楼市最后一跳接近?

梁振英2016施政报告一出,香港供楼一族内心便一紧。“大量公屋私宅供应”,“政府不托市,不减辣,楼市不会永远升下去”。市场充斥着十三年楼市循环,16或者17年就是终点的论调。

楼市的保值功能在金融海啸下越发不靠谱。虽然说还有砖头在,但是一想到当年97到03年间,香港楼市大跌70%,无数人跳楼的场景不是大心脏可承受不了。当今楼价早已超越了97之巅峰,旧事重演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CY会不会像董伯伯一样,虽爱国爱港,却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罪人?


未来供应增加,价格自然会下降,直至新的平衡点。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市场已经形成了楼市必跌的预期,导致买家入市意愿大减。就像人民币贬值一样,强大如央行拉闸都挡不住,更何况只能不断打折提供贷款优惠的发展商?

因此,作者的朋友们都在憧憬着传说中的大跌,然后入市成为人生赢家。 但是,真正的大跌可能性大吗?



1. 利息——上楼的按揭成本

1997年,美国处于加息周期,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兴国家的货币汇率冲击极大。 为抵御投机大鳄对港币的冲击,任一招不断地提升银行的最优惠利率(Prime   rate)和银行拆借利率(Hibor),使得以此作为计算基础的每月按揭供款大幅度上升。还不起钱,还不去卖楼?

如今货币环境宽松,利率仍处于低位。除非美国的利息连番上升,使得存银行的回报率远胜收租,楼市的需求才会枯竭。但是,美国仍然面临衰退的风险,美联储也无必要去以高息去压通胀,再加上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市场预期大幅度加息的条件不存在。

值得警醒的是,以防资金过度流出香港,金管局可能超出预期地加息。那时候,冬天真的就来临了。(下图为港币兑美元汇率,正经历10年来最迅猛的下跌)


2. 楼价由一手引领二手市场进行的循环下跌

因为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发展商的供应策略延后于当时的实际需求,造成楼价高企时疯狂买地,楼价低时房子才建好卖出的情形。若供应大增,开发商就被迫求量弃价,一手市场的定价便会低于二手。 由于一手的吸引力大于二手,楼市价格的踩踏便会形成。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实质的供应增加,会从2017年开始。

周期性是房地产的一大特色,往往下跌预期一旦形成,便不可阻挡。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客观上打击了资金进入楼市,从而促使资金转出楼市,卖盘增加。资金的流失使得二手供应继续增加,楼价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3. 中国经济硬着陆

香港的投资环境与大陆紧密相连。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 会使投资者对香港的前景失去信心。不动产的流动性低,必定会大幅度被抛售。这应该是最大的威胁。而且照现在的经济形势看来,不容忽视。




结语

资产价格的走向,在这个不正常的低息年代,能预测到趋势,但确切的时间点无法断定。高层的干预意愿是最大的不可预测点。天知道中国会不会使出大招,来个中国版QE,力挽狂澜,楼市掉头向上?

所以说,还是得引用李嘉诚的观点,“置业上楼,看上喜欢的而且有钱的话就买吧,量力而为”  。跟着大佬走,顺势而为,总不吃亏。




内容提供作者:萝卜探索大世界
微信公众号ID:   mrZfunworld

不时更新闲杂散文,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