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1, 2020

20200530 预测不可预测的世界

2020年是各种黑天鹅发生的一年。谁也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球,大部分人只能够困在家里躲避。经济活动停顿之下,两个月内美国出现了4100万失业人群18%)。国内数字不详。真是闻所未闻

在此前提下,历史发展出现了新的方向——经济和意识形态的逆全球化,表现在1产业链进行区域性整合和2)中美新冷战/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抗。在经济周期进入尾声,世界经济这个饼不能越做越大时,只能通过改变利益分配的方式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比拼的是谁能圈更多的地。这也是贸易战的由来。

如今贸易战和年初的闪崩告一段落后如今我们在周期的何处

我认为还在顶峰附近(如下图1所示)。原本是应该直线往下,但央行和政府的政策干预避免了债务危机直接爆破。民主政府的解题思路是直线型的,倾向于短期措施直接给经济打强心剂。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以追求选票为导向。举例,居民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直接派钱。公司债务危机,直接买公司债券。银行有问题,直接注入资本。其实,系统性的解决措施基本上没有。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没有提高。




图片来自桥水Ray Dalio的报告


而政策的干预需要多一两个季度才能评估是否有效。就刺激的幅度来说,发达国家拥有的货币优势使得他们的刺激政策量能与疫情损失的GDP相接近(见下图)。发展中国家担心货币快速贬值,刺激政策不能这么激进,将来面对的债务压力将十分大。需要密切留意是否出现金融危机



国家政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有的人或许会说,美国新总统会不会回心转意,把美国重新驶向全球化?理性思维导向的话,的确是该这么做。当民主政治往民粹方向发展时,投票出来的结果是”情绪“的体现。理性思维是无法压制极端情绪的。目前发达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过于悬殊,阶级固化。要打破阶级,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民意力量推动改革。 一开始美国只是想在香港利用分裂主义背地里捣腾中国,结果却在自己家里,被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问题引发出了更加壮丽的风景线。



我曾在3月市场大跌时猜测央行和政府采取的干预行动,没想到实现了绝大部分 国会和美联储极为高效地推出政策进行刺激经济直接印钱发给公司和民众支撑垃圾债市场和企业债券。唯一没做的,是学日本央行直接购买股票ETF了。如今资产价格已经不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的效果,而是反映美联储扭曲的市场信贷周期。

在此再次更新好消息坏消息预测第三季如下,供大家投资进行参考:

好消息

  • 疫苗面世(根据专家们的预测,疫苗出现时间是2021Q2
  • 企业盈利下滑没有原来严重
  • 原来的失业只是暂时性失业,失业率在第三季度开始下降
  • 财政部再次进行刺激政策,大兴土木
  • 发达国家重新出现消费增长

坏消息

  • 美国再次进行贸易战,加征中国货物关税
  • 针对科技企业(FAANG)的反托拉斯法控诉
  • 疫情二次反弹
  • 海湾战争3.0
  • 部分国家的财政出现问题,货币崩溃
  • 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出现动乱和各种运动(米国已经开始了….
  • 消费意欲下滑
  • 公司盈利下滑超过预期
  • 拥有大量雇员的企业破产,银行坏账比率上升



Tuesday, May 26, 2020

SOHO 中国财报解读 20200523


一个买卖要达成,肯定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

最近尝试在香港看有没有合适的楼可以入手,结果发现价格仍旧坚挺,最多的降幅只有10%。买个楼不容易…..

我作为一个潜在买家的角度,楼价与收入的比例都已经达到17.4(不吃不喝17.4年才能买),若在目前人均收入很有可能走下坡路的前提底下,楼价还能继续上涨多少?QE能进一步推高楼价?于是市场上潜在买家看空的居多, 若无大的降幅,不轻易出手。

但从业主的角度来看,若自己目前没有财政压力,为什么要急着降价大甩卖?疫情是不是一个短期的冲击,如SARS一般,过后经济会V型反弹?还是说这是一个中度衰退(1-2年)?业主倾向于继续观望。

其实SOHO中国这交易也是类似的状况。目前僵持的原因估计是潘石屹与黑石对SOHO物业组合估值的不同。一个不想便宜卖,一个不确定自己付出的价值,是否匹配预估投资收益。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双方等疫情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冲击确定后,对估值基础有一个共识(包括批融资的银行)。 黑石应该也有尝试压价,为自己创造一定的缓冲空间,就像他压低荷兰NIBC银行的收购价一样。




回归SOHO公司本身,承接上一篇留下的课题,我们就看看潘石屹的公司是否能够等得起。

1.     损益表


*2019年几乎没有怎么出售物业,收入主要反映物业经营收入。但是NOI(净营运现金流)比投资物业估值只有可怜的2.19%......

*毛利率随着转型成为收租物业逐步上升,但是总部的行政和其他费用却也成呈上升。

*税率的下降是因为出售物业的数量在减少。作为经营公司的税率实际上只有25%。单独出售项目的土地增值税实在是太夸张了。

*目前利息支出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投资物业的施工推进,支出在不断上涨。估计丽泽SOHO竣工以及宽松政策加持下,利息支出会开始下降。
 

*目前决定整个资产组合回报率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负债率。目前SOHO的负债率是47% 而港企各收租股在20-30%的水平。2019年财务费用占到了营收的26%。基本上SOHO就是在为支付银行利息而打工。能拿去还本金的钱就剩那么12个亿。从一个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角度,SOHO卖出一两个物业来降低负债率会更加理想。

**2014年开始,转型包租公生意后,流动资产的净值开始下滑,并出现负值。2020年内,SOHO中国需要进行融资来应付短期债务。




**之后还本金负担接近每年20亿。公司实际上处于不断地借新债来还旧债的循环中。本人不太喜欢这种状况,

SOHO在投资物业竣工并产生现金流之后,以相对高的物业估值和低利率获取银行的长期贷款。因此,账上长期贷款逐渐增加。短期借款下降。2020年融资活动重要现金来源应该是丽泽SOHO2019年底正式开业。等达到一定入驻率,就可以抵押给银行,从而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虽然之前分析SOHO的资产质量是可以的,但从账面上看,SOHO中国公司财务表现不佳。无论是收入,经营费用和债务层面状况都差强人意。黑石有较大的空间去压缩成本和融资费用。

从完成交易的角度去看,黑石以接近0.77PB的价格购买。因为资产的收益率不算高,净营运现金流大部分都拿去了偿还现有债务,潜在买家的融资有不少的困难。所以这笔交易只能是谨慎祈祷会进行下去吧,看谁更加急。

在下一篇更新中,我也会根据市场公开的资料,尝试探讨一下估值的区间。






Sunday, May 17, 2020

SOHO租金水平浅谈

        
        上一篇粗略看了SOHO的资产设计质量,这次从财务数据的角度入手,研究一下即使黑石此时购入,资产是否有增值空间。根据SOHO 2019财年的年报,加上自己的计算,平均租金的预算如下:


项目
GFA(平方米)
每年租金
出租率
租金/每平方米月
北京
前門大街項目
34,907
111,310
95%
280
望京SOHO
149,172
382,125
86%
248
光華路SOHO II
94,279
265,035
87%
269
銀河朝陽門SOHO
45,375
100,769
94%
197
麗澤SOHO
137,470
N/A
9%(预租)
N/A
上海
SOHO復興廣場
88,234
233,053
95%
232
外灘SOHO
72,826
176,111
78%
258
SOHO天山廣場
97,751
207,998
97%
183
古北SOHO
112,176
92,297
67%
136

















                                           资料来源:SOHO 2019年年报

       按照CBRE 2020Q1调查,北京的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达到每平方米每月492元,SOHO对比北京甲级写字楼有50%的折价。上海市场的平均租金则达到310元,SOHO成熟资产的租金也是有30%的折价。若算上天山广场和古北SOHO的资产,折价更是达到40%

       虽然说SOHO的资产不全部在核心CBD区,而且一般来说大租户可以享受低租金的优惠,但这个折价幅度是过大了。未来一年上海和北京地区的租金均呈下滑趋势。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供应量十分大,预计空置率也会上升。潜在买家至少需要熬过2年以上,消化高供应量和经济下滑周期,才能迎来租金和物业估值的上涨。







物业收入:


        SOHO中国的主要经营收入除了收租外,物业管理服务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我估计潜在的买家应该不会去收购这一业务。凌空SOHO出售时,基汇资本获得物业所有权并自住进行租赁。项目的物业管理仍然由SOHO中国负责。

         在爆出黑石有意收购前,潘石屹注册好几家经营管理类公司。在这里大胆推测,在公司私有化后,潘石屹会将SOHO中国物业管理业务注入到新经营管理公司里,独立出来自己营运。和凌空SOHO的模式相同。  

         这次浅谈了收入部分,下次将会看看SOHO的费用以及债务。

20200517 @HK

Monday, May 4, 2020

SOHO资产吸引人吗?黑石为何暂缓购入SOHO中国?



闲来无事,抽空看了一下SOHO的资产。以自己浅薄的商业营运经验,简评SOHO的两个标杆物业。

1.     望京 Soho




目前最实用的写字楼平面还是接近正方形的平面。Zaha负责的项目出名的却是曲线。望京Soho的建筑体量是楼层越高,平面面积越小。在核心筒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高楼层的实用率不忍直视。加上建筑平面也是一个大椭圆形状,而一般工作桌和椅子的布置程直线队形排列。所以租户的空间内,会多出许多不规则的走道面积,无法好好利用。望京SOHO分隔了小铺后,进深超过12米,且宽度较窄,租户内增加了不少走道面积,使用效率进一步下滑。

另外整个设计对大租户不够友好。第一,三个不等距的核心筒布置明显是建筑设计与设计院协调工作没做好。 下图最左边的核心筒离建筑最左端的距离过远,所以设计院在核心筒外要增加两个疏散楼梯,合并写字楼单元后,租户的流线不顺畅。

第二,外幕墙离核心筒过远,结构设计难度增大。合并单元后,租户空间内有不少结构柱,直接影响了空间质量。 现今的甲级写字楼大多使用核心筒加钢结构巨柱的设计,从而来减少租户空间内的柱子。 只能说,Zaha的建筑设计,在表皮效果与住户的使用体验的平衡中,更倾向前者。 (租金实际是看后者….



Figure 1望京SOHO办公平面图

2. 丽泽Soho



Figure 2丽泽SOHO


丽泽soho已经比前几代有了进步。下图的这个分租客人,无端端多了34米长的走道,才到达自己公司的前台区域。而且这个走道也不宽,导致客户门面较窄,附加价值不高。客户会要求减少降低有效租金。当然,从电梯出来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震撼的超高中庭空间,总比面对的一堵墙好。



Figure 3典型分租户平面


Figure 4丽泽SOHO室内效果图


比较好奇是当初物业的配套规划是怎么设计的。单纯从网上的资料看,给租户活动的公共空间,如户外绿化平台和演讲厅是没有的。从功能角度,设计并没有创新。LEED Gold5G等是目前甲级写字楼的标配。我能看到的卖点是双层幕墙所带来的充足光照(但其中一面被电梯厅给占用了),以及双地铁带来的交通便利性。

中小客户为了这个建筑外形来给出溢价吗?难,但不是没可能。 看能否吸引到高端公司作为主力租户,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商业定位吧。


 

Figure 5区位图
   
Figure 6c超高中空

Figure 7丽泽SOHO 剖面图


Figure 8 鱼鳞状幕墙设计 (维修费用要哭….

图片及部分资料出处:


Sunday, May 3, 2020

Python研究楼市——香港住宅市场观察 20200502



        香港这几周楼市兴旺,看楼人数直线上升。我也不例外,和朋友一起朋友周围走动,了解各楼盘市况。 疫情下,楼价有些许回调。中介一直在耳边忽悠,“此时不上车,更待何时?!难得各大业主肯减价卖楼。”眼见各大媒体报道新闻时都以个位数的成交案例来代表市场风向,一怒之下,开始爬虫抓取各大重点楼盘来分析一下,以免被买在了楼市的世纪大顶。

        当然,家里电脑的数据处理量还是有限,所以这次重点抓取了港岛比较有名的楼盘进行分析,数据宽度是从1996年到2020年,大概25年的时间。 下图为标杆屋苑太古城楼价和成交量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季度数据)



      在众多的前瞻性指标中,这里抓取了GDP季度变化的指标作为参照物。香港房地产交易占社会总体GDP5%。房价与GDP的相关性为0.77,达到了较高的正向相关。根据香港政府对2020GDP的预测(-7.8%),楼价有较大的下滑空间。

     2020本来就是一个长经济扩张期的尾声。Cov-19病毒作为一个导火索,提前引发经济衰退。当前的社会需求以及经济前景预测急剧下降。当前市场分歧的点在于衰退的幅度有多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把经济拉回正轨。 我们没有水晶球,做不到准确的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过去波动区间,来给现今市场状况。下图是观察香港25年楼市来的标志事件:

标志性事件
波动幅度
恢复至前高位所需时间
1997年金融危机

-51%
168个月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64%
72个月
2008-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30%
20个月
2015年中国股票泡沫破裂

-20%
19个月
2018年末闪跌

-10%
7个月


      每次大型金融危机下,跌幅的范围在30%50%。中型的股票市场波动,波动范围在20%30%。如今,大型屋苑普遍的价格波动在5%的范围,实际上只是小幅度的微调,算不是捡便宜货。 如果是买入自住,不在意楼价波动的话,此时是买卖双方价差能拉得比较近的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买楼的急切性,可以等待楼价进一步回调再入手。

      从投资的角度,楼价的上限在哪里? 待下一篇研究目前香港的供给状况。

注:本篇章还会随着数据采集样本的扩大而不断更新。